民間自測空氣質量是否有必要?
信息來源:http://m.exclusivoestemes-ib.com/ 發布時間:2013/2/8 13:21:44 點擊數:
Tags:
空氣過濾設備
近的霧霾天氣多發,一些城市的居民為了清楚污染的程度,自己動手使用便攜式的設備檢測身邊的空氣質量。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溫州等不少城市,這種民間自發的“我為祖國測空氣”的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這樣的活動是否有必要呢?測試出結果是否具有準確性呢?
“我為祖國測空氣”活動始于去年4月,環保民間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將其列為民間獨立檢測的一個項目,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大關注。在去年秋冬相接全國多地出現持續霧霾天氣之后,公眾對PM2.5的關注讓這個活動一下子火爆起來!皼]有官方數據,我們自己來,看看身邊究竟是個什么情況!币粫r間自測活動從北京向全國推開。
一些質疑也不斷出現,質疑聲首先來自官方。廣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的監測數據要代表真實情況,需要有合乎要求的設備儀器,并在觀測點位置的選擇、高度和分布密度等方面都有要求,操作人員也要有資質才行。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化室一位負責人也認為,從志愿者們目前的操作方法來看,其設備、監測方法等都不符合國家規范,監測時間也太短,不是很科學。
據介紹,環保部門主要依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來進行空氣質量的監測,用到的方法有振蕩天平法和貝塔射線法。從所用設備到技術規范,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標準。廣東省氣象局首席有經驗的人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環保、氣象部門的監測儀器從型號、性能方面來說,要經過專門的認證和投標。環保、氣象部門進行空氣質量和PM2.5的監測,每天要進行標效和比對,也要定期(如5天、10天)比對,技術水平需要達到國家制定的標準,儀器才會被認可。
針對自測數據是否權威這一問題,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研究員馮永鋒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我們不是一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但對使用的專業檢測儀和檢測結果的真實性負責。我們檢測到什么就發布什么,我們從來不想代表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可能無法成為權威但可以知道身邊的情況!
“我為祖國測空氣”行動發端于環保部門沒有正式開始監測PM2.5之時,如今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經頒布,PM2.5作為常規監測項目被納入其中,今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都要開始監測。有了環保部門的數據,自測空氣還有必要嗎?
雖然像北京、廣州等特大型城市已經開始公布PM2.5監測數據,但是由于站點分布不能令公眾信服,不少人還是希望了解自己身邊的空氣質量狀況。根據目前各個城市公布的監測站點情況,條件好些的多為8--10個,有的還僅有一兩個,而且站點的分布也曾經引起熱議。南京選取的3個PM2.5監測點分別是草場門、玄武湖以及仙林大學城。廣州市選的10個點中,有7個在學校,1個在公園,1個在偏遠地區。不少網友質疑:“這些監測點‘太生態'了,測出來的數據未必有代表性!
“大家每天收看當地的空氣質量信息時,難免心里嘀咕,監測點離我家那么遠,它們所處的位置又是那么的‘空氣質量良好',那誰能夠告訴我,我家的空氣質量到底如何?我一天工作生活下來,可能遭受嚴重空氣污染的地方是在何處?”馮永鋒們的疑問和擔心并不為過。比如,3月17日武漢環保部門公布的PM10濃度值為72微克/立方米(PM2.5可能占PM10的50%—80%),而劉峻自測的PM2.5值卻高達140微克/立方米。雖然數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是劉峻的自測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當地的情況。
“真的想要了解這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進而想出辦法改良這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那么在選擇監測站的設置點位時,恰恰應當多選擇那些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這樣才可能讓我們痛下治理的決心,也才會讓公眾知道,哪怕一小點的污染對于人的生命也暗含著重大的危險。我們發布自己的檢測數據,并不是要與環保部門PK,就是希望有關部門的布點更科學,更合理!瘪T永鋒說。
由此可以看出民間自測空氣雖然得出的結果可能并不是專業準確的,但是其表達的也是大家想要清楚身邊空氣質量的心情,只有清楚知道了這些之后,我們在選擇空氣過濾器的時候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求購專業凈化設備、空氣過濾器請聯系: http://m.exclusivoestemes-ib.com/conta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