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有經驗的人在PM2.5危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信息來源:http://m.exclusivoestemes-ib.com/ 發布時間:2013/2/19 18:21:23 點擊數:
Tags:
過濾棉
據悉,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中心黃薇博士,近日在國際頂級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期刊影響因子5.75)發表有關大氣細顆粒物(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微米,PM2.5)暴露與我國居民健康相關性的研究論文。JE在流行病學領域中創刊早,主要致力于發表實證研究和流行病學方法學研究,這是該期刊近二十年來較先發表我國大氣污染與居民健康危害關系的研究成果。
文中稱,城市大氣環境中的PM2.5主要來源于工業燃燒和機動車尾氣,其中的超細粒子和化學組分能夠通過呼吸系統進入循環系統,甚至穿透血腦屏障影響人體呼吸和心血管功能,引起機體炎癥和氧化應激。國際環境流行病領域近三十年的研究已經確證大氣PM2.5與人群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發病率好相關。
近十年來,PM2.5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大氣環境健康危害物;诒Wo人體健康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發布了《全球空氣質量指導值》,提出了PM2.5階段性控制標準。我國國家環境保護部2012年3月發布的“大氣質量標準”修訂版,將細顆粒物(PM2.5)及臭氧(O3)正式納入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指標體系。
PM2.5自身是一種混合污染物,其生物毒性和健康效應因組分、形態和來源的不同而存在地區性差異。本研究以我國某北方城市為例,較先分析了我國PM2.5及其關鍵化學組分的日均濃度變化與居民每日死亡率變化的關聯,揭示出PM2.5及其關鍵化學組分暴露與居民死亡風險關聯的季節性變化趨勢(2004-2008年)。在這項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我國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間的PM2.5暴露對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特別是冠心病和COPD死亡率的增加,具有更為好的影響。而PM2.5中的二次粒子、元素碳及過渡金屬,特別是在采暖期,具有更為好的健康危害。
黃薇博士目前擔任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政策委員會唯一發展中國家委員、國家環保部環境健康研究顧問、多家國際環境健康期刊審稿人、中國顆粒學會青年理事。大氣污染人體健康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彤教授、張遠航教授、胡敏教授的大力支持。
由此可見,我們國內的PM2.5危害研究方面也是在持續努力的,專業的治理方法加上高效的空氣過濾棉等各式設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污染情況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
文章來源于空氣過濾棉公司http://m.exclusivoestemes-ib.com/glmia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