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榮獲中國軟科學獎
信息來源:http://m.exclusivoestemes-ib.com/ 發布時間:2013/3/29 8:38:55 點擊數:
Tags:
過濾器
近期,由馬軍領導的團隊以“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這一成果獲得了第三屆中國軟科學獎,并獲由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提供的20萬元獎金。據悉,到目前為止“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里已經列出了10萬多條企業污染記錄,為我們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7年前,馬軍創立了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其間主持開發了“中國水污染地圖”和“中國空氣污染地圖”,建立了國內首個公益性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數據庫。在昨天下午于復旦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軟科學獎成果報告會上,馬軍表示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的企業監管記錄已經從6年前的2500條上升到了超119000條,涵蓋了31個省份和超過300家地市級行政區的水質排放和污染信息。
“目前有844家污染企業對污染問題進行了說明,但還有10萬家企業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爆F在的數據庫已經記錄了污染源和所屬地,今后還會進一步記錄并公開各個企業具體的排放量。馬軍在報告會上提出,環保真正的障礙并不完全是技術問題和資金問題而是缺乏動力,他表示環保的先進技術已經存在,而這10年也至少有10萬億的資金投入環保,但收效卻甚微。
在他看來,要讓環保有成效就必須讓公眾知情并有效參與,那么如何讓公眾對環境的知情轉化成企業的減排動力?他認為必須激發利益方的綠色選擇,從公眾的消費權利入手,通過公眾的綠色消費引導大品牌用其訂單來影響供應商,實現整個產業鏈的綠色選擇,這就是馬軍在推動污染信息公開的同時進行的另一項事業。
“現在一批大品牌開始主動檢索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了,然后由這些品牌推動供應商的整改!彼f,“失去了訂單的供應商甚至會主動請我們幫他們治理污染,對他們來講盡快減排實現環保成了他們急迫的目標!比欢,綠色供應鏈主要推動的是快速消費品等行業的減排治污,那些處于產業鏈頂端或壟斷的行業如能源或化工并不被影響。因此,馬軍和他的團隊目前正在推動綠色投資和綠色證券的項目,試圖加入投資者和銀行的影響力,產生另一種撬動力量。
除了撬動企業主動公開污染信息,政府顯然也需要更多動力。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即PITI指數這種對各地政府的量化評價就是對政府污染信息公開的一種撬動。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分析的關于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的獲獎情況,這也是馬軍創立的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為我們國內的污染治理做出的巨大貢獻,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是恰當的過濾器設備進行及時的治理。
文章來源于空氣過濾器公司http://m.exclusivoestemes-ib.com/,轉載請注明出處。